从单一技术到组合拳: 合同能源管理在综合能源服务中的角色升级
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合同能源管理”始终是核心议题。
在“双碳”战略与数字化浪潮的双重驱动下,合同能源管理不断突破边界、持续演进、迭代升级,成为能源服务创新的关键驱动力。
(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在能源行业,政策始终是引领发展的“风向标”。在合同能源管理领域,14年来,国家层面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2010年4月
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2012年8月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将“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列入十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则提出,“到2015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业销售额年均增速保持30%。”
2020年10月
国家标准《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GB/T24915-2020)开始实施,全面替代旧标准。这一标准的发布也意味着国家将继续支持和帮助节能服务公司在政策指引下更有方向性的探索合同能源管理的创新商业模式,并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2021年6月
《“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提出要坚持市场导向、多方协同,鼓励引入社会资本,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等市场化模式。
2021年11月
《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针对重点工作提出具体指标:到2025年,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3000个以上。
2022年9月7日
《关于鼓励和支持公共机构采用能源费用托管服务的意见》提出,明确了能源费用托管的概念,鼓励公共机构采用能源费用托管服务,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推进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
2022年1月24日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推动合同能源管理融入各产业、各领域政策体系,与能源、环境、工业、建筑等多领域改革协同推进。
2024年11月8日
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在能源市场体系章节中体现了合同能源管理原则,鼓励投资、自然垄断环节市场化改革、能源交易市场建设等,为合同能源管理提供法律支撑。
东莞首个市级机关物业光伏项目
(二)节能服务需求呈井喷式增长
在“双碳”战略目标的强力驱动下,企业节能服务需求呈井喷式增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凭借其“零投入、低风险、高收益”的独特优势,成为企业实现绿色转型的首选路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踊跃投身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在政策推动下,2021-2022年节能服务公司成立数量呈现暴涨态势,具体表现如下:
2021年:全国新增注册节能服务公司1831家,相比于2020年净增1679家,总量达到8725家,同比增速达23.8%,实现较快增长。
2022年:全国注册节能服务企业新增从业主体数量3110家,占当时总量26.3%,比例超过四分之一,创2016年以来最大增幅。
据中国节能协会统计,截至2024年,全国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营业务的节能服务企业新增2388家,在册节能服务公司总数达16189家;从业队伍不断壮大,从业人员数量突破百万;产业年总产值达到5280.03亿元。
合同能源管理年新增投资达1702.3亿元,形成年节能能力4539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1166万吨,成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力量。
(三)从“节能服务”到“综合能源服务”
从“节能服务”向“综合能源服务”的转变,是能源服务行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推动能源革命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
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作为AI与IoT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合同能源管理(EMC)的服务模式,推动能源管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优化”升级,合同能源管理正从单一设备节能向系统级优化延伸。
通过AIoT技术,能源服务企业可实现能源监控实时化、管理高效化、数据可视化,并进一步结合全链条服务能力建设,为用户提供更智能、更绿色的能源解决方案。
例如,在工业领域,某钢铁企业通过综合能源服务,整合余热回收、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实现能源自给率提升40%,年节约成本5000万元。在建筑领域,某商业综合体采用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实现空调、照明、电梯等设备的智能调控,能耗降低25%。在交通领域,某城市公交集团建设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实现光伏发电、储能和充电的协同优化,降低充电成本30%。此外,合同能源管理将与碳交易、绿色金融等机制深度融合,成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的重要抓手。
未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和能源革命的深入,综合能源服务将成为能源服务行业的主流模式,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传统能源管理VS基于AIoT的能源管理
(四)辰鳗科技集团综合能源服务商
辰鳗科技集团,是目前国内领先的综合能源服务商,成立于2020年,研发总部位于成都,在南京、天津、杭州、北京、广州、拉萨等地设有控股公司。辰鳗以“每一度,我们在服务”为企业使命。
基于集团旗下小鳗管家综合能碳智控平台,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多源异构能源算法、双碳能源管控等技术为支撑,建立“6+5+N”AI产品体系,全面赋能建筑综合能碳智控。
虚拟电厂
辰鳗科技通过聚合、协调优化可控负荷(照明、空调、电梯)、分布式电源(光伏)、储能装置等各类资源,增强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减小供电缺口,促进新能源消纳。此外,通过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调峰辅助服务等电力市场交易中以获取收益。
分布式光伏+储能
针对不同工商业业务需求,提供EMC、EPC、存量电站平台接入及运维三种合作模式,通过光伏平台实现对新能源电站的实时监测与智能调控,有助于提升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和新能源投资回报率。
需求响应
公共建筑依托辰鳗科技旗下小鳗管家中央空调节能算法系统,通过柔性控制方式,从而降低制冷量和功率,最终达到响应目标。
电力市场交易
辰鳗科技代理的工商业用户全电量参与市场交易,包括双边协商交易和集中竞价交易,提供收取度电服务费、国网代理度电固定降幅、价差分成、阶梯价格四种服务模式。
能源托管服务
辰鳗科技通过其小鳗管家综合能源管控平台,推出了技术风险趋于零、节能客户零投入的节能合同能源管理解决方案,从前期节能评估,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谈判与合同签署,根据实际能源消耗进行节能改造,提供能源诊断、运行管理、节能评估等全面性服务,项目节能率一般约为10%-25%左右。
建筑节能服务
辰鳗科技在节能优化过程中,利用物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找出能耗高的环节和设备(空调、照明、电梯等),采取智能调控手段,例如VRV空调节能系统、中央空调节能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电梯节能系统等,自动调整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能源供应策略,实现能源的智能调度和优化配置,降低能耗和成本。
(五)小结
正如中国节能协会副秘书长、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孙小亮所说:“节能服务产业将加快向数智化方向演进,与各行业的融合也将进一步深化。预计到2030年,节能服务产业年总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在支撑碳排放“双控”新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转自:辰鳗科技集团